引言
近年来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在不断加码,在穿衣问题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追求“时尚奢华潮流” ,但大多数人的薪资水平却与这些要求难以匹敌,而这也就造成了一种“假货盛行”的局面。有一种商品被国人一手捧红,如今被爆9成都是假货,品牌商也深感无奈。
这些年来由于互联网的繁荣让各种商品都有了展示的渠道,不过与此同时也容易造成跟风撞衫的局面,在刚刚过完的东西,如果说哪种服装最流行,想必很多人都会说是“北面和大鹅”,的确,作为羽绒服界的“扛把子”,这两个品牌的羽绒服完全达到了“烂大街”水平,甚至很多人将其形容为“三步一北面,五步一大鹅”,虽然这样的说辞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足以凸显出这两个品牌服装的受欢迎程度。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老实人”不解,按照这两个品牌官方价格来看,各个不便宜,甚至加拿大鹅可以卖到上万块,这种消费水平在中国已经如此泛滥,难道国人的消费能力真的这么强吗?深受国人喜爱的北面,加拿大鹅,供货渠道成谜?品牌方:我不背锅。
从客观角度来看,如果满大街的人都穿着上万块钱的服饰的确可以证实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处于较高水准,但前提是他们穿着的都是“真品”。
加拿大鹅在1957年成立,原名叫雪鹅,是加拿大品牌。原本主要生产雨衣,雪地服,羊毛背心等,初期选择雪鹅的售价并不贵,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并没有自己专门的商店,一直是经销商。直到19年以后,雪鹅才让大家放弃了对他廉价经销商的认知,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

在此期间,雪鹅把名字改为加拿大鹅,而且还更换了原有的极地商标,在上世纪90年代,雪鹅的第3代厂长发现大家似乎对加拿大的风景很感兴趣,而且也愿意购买各种带有极地风味的商品,就这样,当时加拿大鹅厂长在2001年接手雪鹅的第1件事就是改变了商标和名称,而且还找来了女装模特。
经历了大改动之后,这任厂长开始强调加拿大鹅所具有的极地抗寒作用。虽然说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并没有极地抗寒的要求,但在欧洲中产阶级中,滑雪和一类极端运动备受欢迎,那时候穿着加拿大鹅这种户外品牌也会被看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后续加拿大鹅还改变了以往的传统风格,主要推出各种深色服装,设计上也更加简洁,而且还找来一些女性模特代言。自这时开始,加拿大鹅正式走向高端路线,虽然他并不像其他奢侈品一样搞饥饿销售,推出各种限量版,但由于受欢迎经常导致产能不足。
这样来看加拿大鹅的成长之路的确非常值得其他品牌借鉴,但他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呢?甚至达到几步一个的情况,为此有一位中国加拿大鹅门店的店员表示:其实我们马路上看到的那些加拿大鹅,有90%都是假的!

其实不仅是现实生活中,像是微博、抖音、小红书上不少博主分享的推文上也都穿着假的加拿大鹅,因为他们穿着的版式很多都是商店还未推出的甚至根本没有生产过的。除此之外这些年来也有不少代购眼镜了“假鹅”,他们用各种语调来强调自己售卖的商品“绝对为真”,而且价格便宜将近一半,甚至只有1/10,可实际上这也不过是哄人的假货罢了。

至于不缺买家,也并非是消费者无法判定他们买到的是假货,而是很多人明知是假货,但仍愿意购买,毕竟面对折半的价格,很多人都难以抵抗诱惑,更何况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象征身份、代表潮流”的服饰。
和其他的假货一样,很多人购买加拿大鹅也并非是因为真的喜欢它的款式,或者是看中它的质量,归根结底就是虚荣心在作祟。

以中国各地区的天气来看,普通的羽绒服足以御寒,即便是在中国较冷的东北地区,那些几百块钱的羽绒服也能够满足保暖需求,可即便如此,大家似乎更愿意购买“上万”的加拿大鹅,北面也是同理,在很多年轻人眼中,他们购买的并不是服饰本身,而是这个服饰品牌所具有的附加价值。
结语
希望能够在别人眼中打造出一种跟得上潮流且多金的形象,但从客观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完全没有必要,虽然我们鼓励审美多样化,但是却不鼓励任何以追求虚荣为主要目标的购买行为。
今日话题:又一行业“泡沫”被戳穿!9成都是假货,有人却还在傻傻被割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