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主要活动之一的“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于9月11日在首钢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赋能·聚合·共赢”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承办。在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投资盛会上,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以“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最具投资价值之城”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推介,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创新魅力与发展机遇。 活动在下午14时准时开始,通过领导致辞、企业分享、政策发布、区域推介和投资对接等多个环节,全面展示了北京的发展机遇与投资潜力,为全球投资者与北京搭建了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区域推介环节中,海淀区副区长隋晓峰介绍,2022年海淀区GDP突破万亿元大关,2024年进一步增至1.29万亿元,对北京市经济贡献连续9年位居全市第一。2025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36.8亿元,增长6.9%,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6.5%。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信息、科研、金融、教育和工业等五大优势产业的强力支撑,以上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八成,展示了海淀科技创新高地的雄厚实力。 隋晓峰表示,为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海淀区正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业两个“1”为赋能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发展重点,构建“1+X+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劲的科技动能,离不开深厚的科教人才底蕴。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7所顶尖高校,拥有96家国家级科研院所、9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12家新型研发机构,汇集了全国四分之一的院士团队。人才资源总量达200.4万人,占全市25%,人才创新发展指数居全国之首。这种深厚的人才底蕴为海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隋晓峰强调,海淀更是助力企业发展共创未来的聚能之城。在政策支持方面,海淀区积极构建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为坐标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在今年初的“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包括《海淀区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等10项产业类、金融类、国际化服务类政策措施。同时,海淀区还形成了“母基金+成长期直投基金+政策性投资配套”的投资矩阵。年初,海淀区发布了100亿元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使基金总规模增至200亿元。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海淀区通过“腾笼换鸟”持续优化空间资源。2025年初,在中关村核心区、翠湖科技园、永丰产业基地等重点片区集中释放368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目前,全区产业空间总量超过3600万平方米,为企业落户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障。 活动最后环节进行了投资对接洽谈,多家基金管理机构、银行、风投机构以及各区投促机构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开展一对一洽谈,推动项目落地与资源对接。通过此次“北京日”活动,海淀区向全球投资者充分展示了其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彰显了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决心与实力。海淀区正以全方位的优势打造全球最具投资价值之城,期待与全球企业家和科技人才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记者:栗洁 编辑:罗雨涵 |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卓澜)9月10日晚,2026春夏北京时装周
宣讲动员现场。红网时刻新闻9月11日讯(记者胡冲摄影陈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