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举行2025年开学典礼,首届63名新生正式入学。据悉,作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新四大工程”之一“人才融创中心”的重要载体,该学院的“迎新”也标志着汕头首个千亿级产业在产教融合、破解人才瓶颈上迈出关键一步。 产业根基深厚,人才需求迫切 纺织服装产业是汕头最具特色、最具优势、首个突破千亿元产值的支柱产业:内衣产量占全国45%以上,锦纶弹力面料占全国80%,5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超万家企业,已形成“纺纱-织造-印染-设计-成衣-销售”完整产业链。 然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应用型人才短缺成为制约这一传统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共同努力推动下,纺织服装学院正式设立。 “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纺织服装产业从服装设计、面料研发、数字贸易、机械设备售后等全产业链环节,需要大量具备扎实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管理和创新人才。”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翁创杰在开学典礼上致辞时表示,这既是产业升级的“刚需”,更是打造纺织服装产业2000亿元产值的关键支撑。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小辉在回顾纺织服装学院的筹办历程时表示,五个多月来,学院已完成机构批复、招生录取、师资招聘等一系列建设工作,首届63名学生来自广东10多个市。学校将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为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此次合作旨在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高端平台,是产业与学院的‘双向奔赴’。我们坚信,这种深度融合培养模式能走出‘入学即入行、毕业即成才’的特色之路。”翁创杰在开学典礼上说,他希望纺织服装学院能够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高地、创新设计思维策源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 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培养模式 当天的开学典礼现场,纺织服装学院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得到充分体现——在汕头市政府领导的见证下,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与纺织服装学院签署捐赠协议,双方将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多家企业将捐赠智能设备与材料,为学生提供实战环境。 为加强师资建设、优化专业发展,开学典礼现场还聘请翁创杰、黄汉楚、马庆宣、周德茂、翁罗叁、郭勇标、张晓强等7位行业专家为客座教授,他们将深度参与教学,推动行业前沿智慧与学校育人实践紧密结合。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庆宣也在现场为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讲,生动介绍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产业的热爱,增强学生就业发展信心。 纺织服装学院学术院长李尔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学院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基础,增设纺织材料与应用、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三个专业。通过整合学校教学资源与行业实践资源,将应用“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产业输送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值得一提的时,在开学典礼现场,纺织材料创新中心还发布了《纺织品接触持续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和《纺织品洗后气味持续性能的检测和评价》两项团体标准。 “通过发布团体标准,规范和促进面料企业对持续凉感面料、持续香味面料的研发及生产。”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内裤分会会长郭勇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汕头作为锦纶面料的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功能性面料的研发上不断加大投入。接下来,协会将继续做面料标准的定义者,助力汕头打造“纺织材料创新中心”。同时,将联合各大电商平台及产业知名品牌加大团标的应用与推广,推动企业充分利用汕头的面料研发优势,赋能产品开发设计,引领市场潮流趋势,进一步打造“汕纺臻品”区域名片。 文、图| 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吴潇婷 |
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主要活动之一的“北京日”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卓澜)9月10日晚,2026春夏北京时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