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导航”——指数解码广西蚕桑产业升级 时尚赋能品牌破圈

时尚新资讯 2025-9-16 17:16 最江阴 2 0
 910日,桂字号河池桑蚕茧丝绸产销对接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河池桑蚕茧丝绸品牌建设,促进产品消费,并推动产业招商合作。活动中,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了新华·河池蚕桑产业发展指数阶段性成果。



新华·河池蚕桑产业发展指数阶段性成果发布现场 官方供图


2024年,河池桑园面积达96.32万亩,蚕茧产量约占广西的45%、全国的 28%、全球的25%。生丝产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蚕丝被年产能突破100万床,规上企业突破30家,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近200亿元。河池先后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国丝绸新都等称号。


河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崇俊在致辞时指出,河池是中国丝绸新都,全市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 20 年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茧丝加工能力连续 15 年全国领先,形成了世界蚕桑看中国,中国蚕桑看广西,广西蚕桑看河池的发展格局。


为了支持蚕桑相关产业发展,河池市2022年印发《河池市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500亿元目标;2024年出台《河池市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蚕桑基地提质等7大领域部署32条举措。自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涉农资金10.23亿元,累计投放茧丝贷”22.39亿元。


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已成为核心引擎。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等先进技术在当地推广使用。全市缫丝企业实现自动化缫丝设备全覆盖,建成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生产线。同时,河池正加快建设桑蚕茧丝绸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中国东盟茧丝绸交易中心和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打通种桑、养蚕、收茧、缫丝、织造、贸易等全产业链数据壁垒,为各种产业场景提供数据支撑。20255月,河池市人民政府还携手中国经济信息社启动新华·河池蚕桑产业发展指数的编制工作,旨在科学衡量产业发展水平,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产业发展提供预警导航,助力河池蚕桑产业从丝绸源头向着品牌高地全速迈进。


如今,河池桑蚕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成果显著。2024年,河池茧丝绸加工产业产值达46.17亿元,同比增长10.46%,占全区的35.52%;白坯绸产量484万米,同比增长19.2%。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10亿元,综合开发能力居广西第一。《新华·河池蚕桑产业发展指数报告》的数据显示,河池蚕桑产业覆盖全市11个县区131个乡镇,惠及22万户近百万蚕农,其中种桑养蚕脱贫户2.8万户,占全市24.65万脱贫户的11.35%2024年,户均养蚕年收入超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


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宜州蚕桑茧”“南丹瑶蚕平板丝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5个商标获广西著名商标4个产品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河池蚕桑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价值累计超100亿元。河池将最高等级生丝、蚕丝面膜等30多种产品销往日本、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绮源白厂丝、刘三姐蚕丝被等名优产品享誉世界。



河池有机桑园 官方供图


作为本次重要活动之一的南方丝巢 × 吕越” 时装发布会于当天下午亮相 2025 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南方丝巢是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深耕河池巴马蚕桑资源,4月刚刚获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颁发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本次活动携手时装艺术家吕越,双方以 “巴马有桑” 为主题,围绕 “生态材质 + 艺术设计” 为双轴,将巴马绿色有机真丝与前沿时尚语言深度绑定,让 “土地孕育的丝绸” 站上国际时尚舞台。


202412月初,全国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在广西嘉联宜州工厂正式投产,这一成果填补了广西全真丝壮锦织造领域的空白。此次发布会上,壮锦独特的纹样、色谱以及深厚的民族风情,在吕越现代设计手法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巧妙结合,为古老的壮锦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方丝巢 × 吕越” 时装发布会现场 官方供图


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从前期产业资源协调到秀场资源对接,全力推动 “河池茧丝” 走向国际舞台。为地域性品牌价值升级搭建了广阔的展示平台,有力推动了河池丝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胡蓉)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时尚新资讯传递时尚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时尚行业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8|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2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